天氣寒冷干燥,不少人的皮膚也緊繃繃,我們都知道保濕補水很重要,但“補油”你聽說過嗎?最近,“以油養(yǎng)膚”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火了起來,不少網(wǎng)友分享了自己“以油養(yǎng)膚”的方法、步驟,可使用后的效果也是有好有壞。有人說自己皮膚明顯水潤了不少,也有人表示自己不停地長閉口、冒油、出痘,它到底是護膚新寵還是“智商稅”?南京明基醫(yī)院皮膚科主任康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皮膚科醫(yī)生的角度來說,油的使用也要分人群,最好在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況后正確選擇油的種類,以免適得其反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許倩倩
“有潤膚作用的油主要有兩大類,分別是植物油和礦物油。植物油常見的橄欖油、杏仁油、葡萄籽油等;礦物油在很多護膚品里都會用到,比如凡士林、石蠟等,一般不單獨外用!笨道蛑魅谓榻B說,不同的植物油由不同的植物提取,可能有些偏厚重一些,有些稍微清爽一些,它們適用于不同的人群。
如果皮膚干燥,用油確實是不錯的選擇。但如果是油性皮膚,就要對油有針對性地選擇,因為油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,防止水分流失的同時,也等于把皮膚“封閉”了,如果是痘痘肌或存在一些感染的皮膚,用油后反而會導致情況更嚴重!皩τ谟托云つw而言,可以使用荷荷巴油、圣約翰草油等相對清爽并含有抗炎成分的植物油,它們對青春痘甚至油性頭皮都有一定的效果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使用之前建議先在手臂內(nèi)側(cè)或耳后等敏感部位進行小范圍測試,因為有些人可能會有過敏或刺激反應(yīng)!笨道蛑魅握f。
用來養(yǎng)膚的油,其使用效果跟個人膚質(zhì)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如果是混合性皮膚,可以選擇相對清爽一些的植物油,如葡萄籽油、向日葵籽油等;如果是干性皮膚,可以使用橄欖油、杏仁油、山茶油等。
康莉主任還提醒,油的使用還有兩點要注意:一是正確保存,要密封避光保存,特別是夏天等高溫環(huán)境,油很容易變質(zhì),油酸含量可能過高,使用后對皮膚會產(chǎn)生一定的刺激,反而會增加皮膚的失水量。避免大包裝使用,防止污染;二是過敏問題,理論上來講,所有的油都有人可能過敏,如果本身就是容易過敏的人,在使用前先取一小部分在手腕內(nèi)側(cè)或者耳后測試,最好能連續(xù)測試5—7天,如果沒有反應(yīng),再大范圍使用,在用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(xiàn)了瘙癢、紅腫等不適,需及時停用。
“有些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外用,比如芝麻油、橄欖油等,但食用油和外用油在提煉和保管方面存在明顯差異,所以不建議長期以食用油來代替外用油來養(yǎng)膚!笨道蛑魅窝a充道。
那么,對皮膚的保濕補水而言,油和水到底哪個更勝一籌?對此,康莉主任解釋說,油類物質(zhì)本身并不含有水分,不能直接增加皮膚的水分含量,無法直接為皮膚提供“水合作用”。如果只依賴油類,皮膚可能依然會感到干燥或緊繃,也就是說,單獨使用油類可能無法滿足皮膚的全面保濕需求!翱梢試娝笸庥糜鸵枣i水,而含油的水分更容易被皮膚吸收。”
其實,我們?nèi)粘J褂玫淖o膚品也大多是由多種礦物油、植物油及甘油、水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,比如乳液就是以水為主,加入少量油性成分;而膏劑則是油包水,油性成分較多,鎖水與封閉性好,適合干燥缺水皮膚及冬季;霜劑則介于兩者之間,適合中性肌膚與春季或早秋季節(jié)。
責任編輯:王雨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