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(nèi)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
首頁 > 媒體時評

多地高校開展學風建設 大學生上課坐哪兒有必要管嗎
2023年11月29日 10:46 北京日報

  近期,全國多地高校開展學風建設活動,其中一項重要內(nèi)容是對學生上課坐前排的情況進行檢查,要求學生優(yōu)先坐前排座位,提高前排就座率,如多次未達到要求可能面臨被請家長“陪讀”的后果……此消息一出,引發(fā)社會熱議。那么,大學生上課到底愿意坐在哪兒?家長是否會要求孩子坐前排?高校老師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?優(yōu)良的學風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樹立?我們來聽聽學生、家長、教師和校方的看法。

  隨機調(diào)查

  坐前排有助于提升聽課效率

  大一學生 芋泥

  上大學后,仍應以學業(yè)為重,不能認為“上了大學就輕松了”,更不能因為考上了大學就徹底放飛。雖然坐在后排上課的同學未必不學習,但有些人肯定不夠自律,特別是進入相對松散的大學課堂后,沒有了像高中那樣嚴格的紀律管束,很難做到不低頭玩手機,更別提認認真真聽老師講課了。我覺得,上課能坐前排還是應該盡量坐在前排,這樣有助于提升聽課效率,還能起到督促作用,至少坐在前排的同學不敢明目張膽地走神兒。

  離講臺近便于和老師互動

  大二學生 春生

  現(xiàn)在很多同學上課時喜歡搶后排座位,前排座位經(jīng)?罩脦着。大家認為坐在后面更自由,可以避開老師的目光,躲開課上的提問。但仔細想想,我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,能享受高等學府的優(yōu)質(zhì)資源,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?上課坐前排便是好好學習的方式之一。因為坐在前排離講臺比較近,學習氛圍更濃厚,便于和老師互動;拥轿涣耍饶軒椭覀兏玫乩斫饫蠋煹乃悸,也能讓老師了解我們的掌握情況,課堂效果更好。

  硬性規(guī)定容易讓我們反感

  大一學生 郭生陽

  不能否認,上課坐前排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,而且,不少坐前排上課的同學也確實比較優(yōu)秀。但是,如果出臺硬性規(guī)定,強制要求我們坐前排上課,很可能會打壓我們學習的自主性,還容易讓我們對課堂產(chǎn)生反感,進而產(chǎn)生厭學心理。新時代的大學教育是希望培養(yǎng)能順應時代發(fā)展需要、有創(chuàng)新能力的學生,如果連上課坐在哪兒都要管得死死的,這樣培養(yǎng)出來的學生如何能有創(chuàng)新思維?出創(chuàng)新成果就更難了吧!

  提高前排“就坐率”不如提高“聽課欲”

  研二學生 楊瑤瑤

  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不能簡單地看就坐情況,何況我們會在不同的教室上課,像階梯教室這種大教室我一般不會選擇前排,因為前排位置低,需要仰頭看黑板,所以我更傾向于選擇中間的更舒適的位置。其實,上課坐在哪兒屬于個人喜好,沒必要進行束縛,而且大學生已經(jīng)成年,應該有選擇的自由。與其提高前排“就坐率”倒不如提高“聽課欲”,學校應該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,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才好。

  問題1 家長會要求孩子上課坐前排嗎?

  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

  家長 谷中風

  近來,不少高校將“學生上課不坐前排”納入學風督查的一項內(nèi)容,成為熱議話題。身為家長,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求孩子上課必須坐前排呢?

  上課坐在哪里,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學習態(tài)度。2019年的一項調(diào)查顯示,82.9%的受訪者認為,教室位置的選擇對聽課效果有顯著影響。正所謂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,經(jīng)驗告訴我們,上課坐前排,不僅能更清晰地看清老師的板書、聽清老師的講授,還能更方便地與老師問答互動,吃到一些“小灶”。因此,作為家長,大都希望孩子坐到前排上課聽講,以期督促孩子端正學習態(tài)度、養(yǎng)成主動學習的習慣。特別是當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躲避前排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開辟一片遠離老師視線的“自留地”,為開小差、聊閑天提供方便,那就更應該配合學校加強監(jiān)管,把孩子“趕”到前排去。

  不過,我們也知道,坐在前排還是后排,對于學習而言,只是“末”,不是“本”。引導和推動學生認真學習,絕不能舍本逐末。決定學生的課堂收獲和學習效果的,歸根到底不是他的身子坐在哪里,而是他的心放在哪里。如果心不在學習上,只是迫于學校的督查、家長的督促,每節(jié)課都在教室前排坐得端端正正,上課時卻心猿意馬,就像《孟子》里說的“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”,這樣的課堂“工具人”,是不可能學有所獲的,更談不上學有所成。想得再遠一些,在線教育正在迅猛發(fā)展,面對屏幕的學習,根本就無所謂前排后排,那些為確保前排率而想的招兒又有什么意義呢?

  因此,對于“上課坐哪里”的問題,應該認真分析,理性看待。

  首先,上課坐在前排還是后排,充其量只是學生學習狀況的表征之一。它固然和學習態(tài)度、學習習慣有一定關(guān)系,但也和課程質(zhì)量密切相關(guān)。與中小學相比,大學階段的學習自主性更大,課程也更加多樣。相應地,大學生選擇課程的主動性也應更強。在大學里,那些有吸引力的爆款課程,常常連窗戶外都站滿了人,教室前排座位更是“限量品”,必須早早去占座,才能搶得到。而前幾排“門可羅雀”的課,質(zhì)量堪憂的不在少數(shù)。在這個意義上,學生的座位選擇,其實是一次真實的教學評估。如果學校和家長不分青紅皂白,強令學生必須坐在前排,反而為一些授課質(zhì)量不高的老師打了“掩護”,不利于學校教學質(zhì)量的整體提升,從長期看,將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  其次,“上課坐哪里”,還和孩子的性格有關(guān)。有的孩子天生內(nèi)向,更愿意安靜聽講,潛心琢磨,不喜歡在課堂上多作表達,他們坐在后排,絲毫不損傷其向?qū)W之心。更何況,隨著我國高校硬件建設不斷改善,在絕大部分教室,即便坐在后排,也不至于聽不清老師講課。不論家長、教師還是學校,面對這樣的孩子,更應該有允許他們坐在后排安心聽課的“雅量”。

  家長是最熟悉自己孩子個性的人。假如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孩子出現(xiàn)了“前排逃避”現(xiàn)象,不會大驚小怪。在我看來,與其簡單粗暴地要求孩子必須往前坐,不如和孩子就人生規(guī)劃和志趣實現(xiàn)多多交流,搞清楚孩子為何不愿意坐前排的原因,然后幫助孩子科學分析、提出建議,讓孩子自己選擇符合個性的高效率聽課位置,從而在保持和增強學習主動性中不斷提升學習效果。

  問題2 大學老師如何看待“前排率”?

  “前排率”更是對老師教學的高要求

  北京聯(lián)合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江晶晶

  有責任心的大學老師都希望學生在課堂上不虛度光陰、不得過且過,希望學生多聽、多學、多思考、多互動,提升上課時的“前排率”。但是,現(xiàn)代教育觀點提倡構(gòu)建“以生為本”的“三全育人”新格局,形成全方位、全領(lǐng)域、全要素貫通的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,因此,“前排率”僅僅是一個單一指標,相比于坐在前排認真聽課,老師們其實更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是學生有獲得感,通過構(gòu)建教學平臺、搭建教學團隊、探索教學改革,真正實現(xiàn)育人與育才,最終實現(xiàn)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。

  客觀地說,“前排率”這一指標的合理之處在于它能夠體現(xiàn)出學生有著更強的學習意愿和更足的學習動力,而且指標可測,甚至部分可控。因此,從短期來看,提升“前排率”就成為優(yōu)化教學效果的合理要求。

  然而,提升“前排率”不單是學風建設的問題,也是對教風建設的要求。一方面,提升“前排率”是對學生的要求。大學應有厚重的底蘊和嚴謹?shù)膶W風,這一點中外名校概莫能外,從各所名校的校訓便可窺一二,如清華大學的校訓是“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”,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是“實事求是”,劍橋大學的校訓是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(拉丁文:此地乃啟蒙之所和智慧之源),都是鼓勵學生更加腳踏實地,更認真地做學問,而更多地坐在前排,就是嚴謹學風的體現(xiàn)。另一方面,提升“前排率”也應是老師的追求。學生根據(jù)上課的獲得感對老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,老師應根據(jù)學生的評價和反饋改善課程建設,提升學生坐在前排聽課的內(nèi)在真實需求。說得通俗一些,老師講得好,學生才愛聽,才會往前排坐。

  從表象上觀察,提升大學生“前排率”是通過加強學風及教風建設督促學生坐在課堂的前排,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,從而優(yōu)化學習效果。而從實質(zhì)上分析,提升大學生“前排率”更是為高質(zhì)量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提出的要求,應從教師、學生甚至課程本身等多維度提出切實舉措。因此,要求學生坐前排只是其一,還應請教師走進去、學生走上來,以及課堂走出去。

  教師走進去,即走進學生中間。教師并不是專屬于講臺,相反,教師若能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走下講臺,走進學生中間,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、減少課堂上學生走神兒和違紀等現(xiàn)象,還便于與學生互動交流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。

  學生走上來,即走上講臺分享。學生并不是被動的學習者,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學生是教育的受益對象和參與者,請學生課外充分預習、課中走上講臺分享,引導學生顛覆傳統(tǒng)的學習過程并重構(gòu)學習節(jié)奏,加強自主學習。通過學生走上講臺分享推動兩大轉(zhuǎn)變: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向?qū)W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轉(zhuǎn)變,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者向?qū)W習的主導者轉(zhuǎn)變,從而形成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。

  課堂走出去,即走出校園進行實踐。課堂并不是局限于教室,依托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的教育教學理念,推動形成以理論為主的第一課堂與以實踐為主的第二課堂深度融合。打破課內(nèi)與課外、校內(nèi)與校外、線上與線下的壁壘,推動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和循環(huán)。

  高等教育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索和努力,也需要學校和社會各界的保障與支持。提升大學生“前排率”是一條要求,要求高校推動學風與教風的共同提升,同時也是一條標準,當不用強制“前排率”就提升了,也許就意味著通過各界不斷探索與持續(xù)努力,高校已在高質(zhì)量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。

  問題3 優(yōu)良的學風究竟該如何樹立?

  樹立優(yōu)良學風需要標本兼治

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趙國偉

  曾幾何時,在象牙塔內(nèi),一些大學生不好好上課,遲到、早退屢見不鮮,明明是上著A門課,卻帶著B門的課本、做著C門課的作業(yè),甚至出現(xiàn)了花錢雇人上課打卡的現(xiàn)象。即使人進了教室,也是“一言不合就開搶后排座位”,教室前排無人坐,教室后排緊繃繃。

  學風關(guān)乎一個學校辦學治校的能力水平,體現(xiàn)了學生的思想品質(zhì)和學習態(tài)度,這些大學課堂的怪象,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學風問題確實到了應該重視的地步,樹立優(yōu)良學風勢在必行。

  首先,樹立優(yōu)良學風,學生需要自我革命。

  優(yōu)良的學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而無形的精神力量,時時刻刻熏陶和感染著學生,指引著他們好好學習、不斷進步,激勵著他們奮發(fā)努力、健康成長。學風對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的思想認識、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都有重要影響。一旦養(yǎng)成了良好的學風可以終身受益。

  從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,大學生們既要認真學習已知,還要探索未知,要學習知識,更要創(chuàng)造知識。學習必須變成大學生的內(nèi)生動力,否則再多的外界約束都起不到明顯成效。奮斗正青春,要樹立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,變“要我學”為“我要學”,努力去體驗和感受學問之美、知識之美。

  大學生們要重視課堂教學,尊重教師的辛勤付出,并不是每一名大學教師都是課堂講授的高手,有些學富五車、才高八斗的專家教授,講課并不精彩生動,有的教師的教學需要大量的課前預習和準備工作,還有的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教授知識,這就需要大學生能夠根據(jù)教師的特點進行調(diào)整適應。要敢于自我革命,改變舊有的學習方式,不能繼續(xù)沿用中學階段死記硬背的方法,習慣于教師滿堂灌、輸入式的教學方法,更不能僅僅圍繞教材開展學習,必須要做到自我學習、自覺學習,愛學樂學還要會學。

  其次,樹立優(yōu)良學風,教師不能置身事外。

  大學生學風問題的出現(xiàn),絕不僅僅是學生的單方面原因,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教師教學水平的低下。部分教師上課一個課件打天下、幾年無變化,全程念稿了無新意,東拉西扯毫無章法,引起部分學生對學習的倦怠感,缺乏上課的激情和動力。但是,也有一些教學名師的課,網(wǎng)上選課幾乎是“秒沒”,課堂上一座難求,即使放到網(wǎng)上都能成為爆款。

 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,教師要發(fā)揮模范作用,言傳身教,身體力行,為人師表。大學教師需要持續(xù)豐富和更新知識,舊藥方難治新病,“當你有了一桶水,才能給別人一瓢水”,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得上知識升級迭代的節(jié)奏,才能適應新生代們的知識需求。

  我們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位大學教師都成為段子手、金句王,但相對于中小學教師,大學教師確實需要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,根據(jù)學生的年齡、專業(yè)、知識結(jié)構(gòu)、學習基礎等有針對性地提升課堂教授方式,要講得出、講得好,更要能讓學生學得進、學得好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(yǎng)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,表彰先進、獎勵先進,鞭策后進、激勵后進,對于毫無長進的學生也不能放棄,要用耐心細致的教育進行轉(zhuǎn)化,用校規(guī)校紀進行約束。

  第三,樹立優(yōu)良學風,學校需要標本兼治。

  學校是一個專門用于教育、培養(yǎng)和塑造人的機構(gòu),其核心功能就是立德樹人,是育人。大學采取必要措施整頓學風很有必要、無可厚非,但也不能簡單化、一刀切,更不能刮一陣風、只做表面文章。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,樹立優(yōu)良學風,需要治標,更要治本,學校既不能大包大攬,也不能毫無作為。

  優(yōu)良的學風需要培育和踐行,對于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,學校要建章立制,明確要求,畫好紅線;要正面引導、典型引領(lǐng)、教育為主。學校領(lǐng)導要以身作則,努力成為師生的楷模,發(fā)揮繼承好優(yōu)良的傳統(tǒng)。學校要注重挖掘校史、校歌、校訓中的育人元素,發(fā)揮好文化育人和環(huán)境育人的作用,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(huán)境,努力做到春風化雨、潤物無聲。學校要努力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,充分調(diào)動各主體各方面的積極性,共同參與到學風建設中來。

  長期來看,校風、教風、學風這幾方面往往都是一體的。優(yōu)良的學風離不開優(yōu)良的校風和優(yōu)良的教風。校風正了,學風才能濃;教風好了,學風才會好。學校一方面要注重改善學風,同時要花時間和精力提升校風和教風。只要長期堅持,久久為功,堅持標本兼治,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長效管理機制,學風問題一定可以得到改善,優(yōu)良學風也一定可以樹立起來。

責任編輯:王雨蜻

友情鏈接: 中國政府網(wǎng)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(wǎng) 群眾新聞網(wǎng) 西部網(wǎng) 西安日報 華商網(wǎng) 西西新聞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。
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轉(zhuǎn)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